广告招租QQ:517136954
产品系列
联系我们
QQ:517136954
微信:LL1230505
搜索
«    2024年5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新闻 / 正文

云南,红彤彤呢!

作者:zxn123 | 发布于:2022年10月21日 | 浏览:256 次

󦘖

添加微信

AZDX128(广告招租联系我)

添加微信

云南,是什么颜色?

是热情似火的东川红土地

是蓝白相间的苍山洱海

是满眼金黄的腾冲银杏

是温柔浪漫的昆明蓝花楹

是苍翠欲滴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视频来源:一部手机游云南

这份彩云画卷关于风景

关于民族、关于生活、关于美食

关于动植物、关于河湖山川

关于一切……

而今天

云团团要带大家去看看

七彩云南里

别样的云南“红色地标”

昆明 聂耳故居纪念馆

地标档案

展开全文

姓名

昆明聂耳故居纪念馆

精神气质

弘扬聂耳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坐标

昆明市五华区甬道街39号

1912年2月15日

聂耳出生于昆明市甬道街

他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童年

1918年

聂耳进入昆明县立师范附小(初小)

(现长春小学)就读

1923年—1925年

聂耳就读于求实小学高年级

毕业后他考入了云南省立联合第一中学

(昆明市第二中学前身)

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昆明学院前身)

1933年

聂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

他以音乐为武器

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

昆明市委宣传部 供图

从小家境贫寒的聂耳

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

他在有限的23年生命中

创作了42首革命歌曲

昆明带给他对音乐的感知与才华

伴随了他的一生

1935年

聂耳根据田汉歌词创作出的《义勇军进行曲》

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

1949年9月27日

经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通过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昆明市委宣传部 供图

2011年,昆明聂耳故居纪念馆成立。纪念馆以聂耳生平为主线,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介绍了聂耳生活、学习、音乐艺术造诣等各方面的成长发展,着重展示了聂耳受托为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作曲,写下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

展柜中有部分

聂耳创作歌曲的手稿复印件

包括《小工人》《饥寒交迫之歌》等

手稿上娟秀有力的字迹

以及反复修改的痕迹

都展现了聂耳对音乐创作的严谨认真

发黄的纸页上跃动着激昂的音符

回荡于古色古香的阁楼之中

故居的展品中还有不少

聂耳日记的摘录篇章

它们完整地串联起了聂耳光辉的一生

昆明市委宣传部 供图

不忘国耻,居安思危!

昆明是聂耳的出生地、音乐启蒙地

也是革命思想的启蒙地

昆明将弘扬聂耳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激励广大干部群众

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昭通 扎西会议会址

地标档案

姓名

扎西会议会址

精神气质

秉承革命遗志、弘扬长征精神、建设幸福家园

坐标

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

1935年2月

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威信县城扎西镇

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

从此

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的新阶段

扎西会议给威信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和宝贵的红色基因

那一桩桩令人热血沸腾的红色故事

早已家喻户晓

家国情怀植根于各族群众心中

昭通市委宣传部 供图

如今

扎西会议会址是全国第二批

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

瞻仰这片英雄先辈浴血奋战之地

近年来

威信县深挖红色资源、用活红色元素

将红色景点、自然风光

传统文化等串联融合

经过3年多精心打造

扎西红色小镇

成为威信红色旅游和对外宣传的

一张亮丽名片

昭通市委宣传部 供图

走进扎西红色小镇,中式元素与红色文化交融描绘小镇底色:低头踏青砖,举头望飞檐,流水潺潺环绕,国旗招展飘扬,随处可见的长征文化标语、墙绘,革命年代老物件展示柜陈列路边,还有红色主题客栈、书店、餐厅、文创商店,令来访游客生动感受扎西“红色魅力”。

孙晓楠 摄

奋进新时代

扎西老区儿女

将始终秉承革命遗志

弘扬长征精神、建设幸福家园

让这颗镶嵌在滇东北高原

赤水河畔的绿色明珠

更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曲靖

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

地标档案

姓名

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

精神气质

军民一家,鱼水情深

坐标

位于曲靖市会泽县城西北2公里处的水城村

1935年5月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

第九军团路过会泽

在水城梨园进行了大规模扩红

在红军的大力宣传和地下党的帮助下

两天内就有1000余名群众

踊跃报名参加了红军

成为中国红军长征史上

扩红人数最多的壮举

会泽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为纪念红军长征过会泽

曲靖市会泽县在当年扩红整编的水城梨园

建成了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

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既是

“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云南省国防教育基地”

也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会泽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水城梨园扩红纪念台和纪念广场

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

从广场北面拾级而上

便看到了“乌蒙磅礴”大型群雕

整座群雕掩映在青山绿树间

再现当年的扩红热潮

和军民一家亲、鱼水情深的感人场景

会泽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走进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

鲜艳的五星红旗

在扩红纪念广场中央迎风飘扬

扩红群雕耸立在扩红台之上

庄严肃穆

3500余棵梨树随季节变换

以不同的美景装点着这个红色地标

红色文化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让人仿佛置身于

千年流淌的历史长河中

这些在时光中永不消散的红色记忆

时刻提醒着我们

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们

勇于斗争、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把先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玉溪

聂耳纪念馆

地标档案

姓名

聂耳纪念馆

精神气质

传承红色基因,唱响聂耳音乐,弘扬民族精神

坐标

玉溪市红塔区棋阳路118号

聂耳故居、聂耳大剧院

聂耳图书馆、聂耳纪念馆

当你漫步玉溪

会发现聂耳仿佛无处不在

玉溪是聂耳的故乡

为学习和弘扬聂耳精神

玉溪打造了聂耳纪念馆

并与聂耳图书馆和聂耳大剧院

共同构成聂耳纪念馆主体群

玉溪日报社 供图

如今

聂耳纪念馆已成为

玉溪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

一个重要阵地

纪念馆以全面详实的历史文献资料

珍贵的藏品、逼真的复原场景

结合讲解员生动的解说

全方位、多角度展示

人民音乐家聂耳不平凡和战斗的一生

是宣传弘扬聂耳精神的重要载体

也是玉溪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沈阳 摄

纪念馆展出的聂耳在少年求学时期

和走上革命道路、音乐道路之后的

珍贵照片、手稿和书信

声、光、电相结合的展陈技术

让这里成了市民和游客

感受红色文化的“生动课堂”

沈阳 摄

弘扬聂耳精神

既是一种历史承载

更是一种责任担当

近年来

玉溪市遵循习近平总书记

“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的殷殷嘱托

大力弘扬聂耳精神

打造“聂耳故乡·红色之城”名片

传承红色文化

赓续红色血脉

让爱国主义和红色文化

在群众文化生活中源远流长

保山

施甸善洲林场

地标档案

姓名

施甸善洲林场

精神气质

用为民情怀筑起绿色丰碑

坐标

坐落在保山市施甸县南端,位于姚关镇、旧城乡、酒房乡三个乡镇的交汇处

曾有一座山

山荒水浊

除了荒芜,便是贫瘠

曾有这么一位老人

脚穿胶鞋,肩扛锄头

一步一镐丈量完了这座山

在他汗水洒落的地方

树苗茁壮成长

春去春又来

花开花又落

那些树苗长成了绿色的海洋

这位老人是

杨善洲

杨江勇 供图

为了纪念他

施甸县大亮山林场

于2010年正式更名为“善洲林场”

这也是我国第一个

以人名命名的国社联营林场

张碧露 摄

通过22年的艰苦奋斗

林场森林覆盖率从建场之初的

不足17%提高到97%

场内林木葱茏

流水潺潺、空气清新

富含负氧离子

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杨善洲

用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

六十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

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一座丰碑

林场每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总价值为9.61亿元

直接受益人口涉及姚关、旧城、酒房

共3个乡镇、11个行政村、78个村民小组

共3万余人

间接受益10万余人

杨峥 摄

每年

人们络绎不绝地

从全国各地来到林场

学习善洲精神

感悟初心使命

艳阳高照

映入眼帘的满是郁郁葱葱

清风过处

人们听到的全是绿色的回声

楚雄

大姚县

地标档案

姓名

大姚

精神气质

英雄故里·红色仓西

坐标

楚雄州西北部,东邻元谋,南连姚安

中国共产党云南特别委员会书记赵祚传故居

党组织秘密转移点七街忠孝寺旧址

红军长征过七街指挥所

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的

大姚县

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土地

一处处红色遗迹、红色遗址

见证着中国共产党在大姚的

星火燎原历程、砥砺奋进之路

大姚县七街赵祚传故居 陈路 摄

大姚,地处滇西北,面积4146平方公里,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通道之一。大姚最早县名为“蜻蛉县”。蜻蛉河横贯大姚县的金碧、仓街、赵家店坝子,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是中原文化、儒家文化、彝族文化的交汇地,民众思想开化,是革命风气之先。

七街红军墙 张从华 摄

近年来

大姚县紧紧围绕

“红色文化+革命教育+乡村旅游”

的发展思路

倾力打造“英雄故里·红色仓西”品牌

重点对七街社区仓西村红色文化村落

进行集中保护和打造

从党建引领、红色示范、绿色发展

三方面入手

紧扣红色元素有机融入村落建设

着重培育红色体验业态

修缮红色遗址

努力把七街社区打造成为

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红色旅游热点景区和乡村振兴的示范点

大姚红色文化纪念馆

同时

大姚县不断加大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力度

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

重点建设六个红色基地

其中赵祚传烈士故居、赵祚传烈士陵园

大姚红色文化广场、大姚红色文化纪念馆

先后被命名为

楚雄州党史党性教育基地

青少年在大姚白塔山红色文化广场开展祭英烈活动

今天

将红色信念化作

奋发进取力量的大姚人民

定能赓续革命先辈们的精神血脉

走好新长征路,再创新辉煌

红河

中共云南一大会址——查尼皮

地标档案

姓名

中共云南一大会址——查尼皮

精神气质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坐标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芷村镇

1928年10月13日至14日

一群年轻人怀着共同的理想信念

从全省各地聚集到这里

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

点燃了革命的燎原星火

这里就是中共云南一大会址——查尼皮

早期的共产党人以此为起点

心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

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加衣秋收暴动、个碧铁路工人大罢工

麦冲歼匪

革命星火从查尼皮燃起

燎遍云岭大地

穿过烽火硝烟

跨越岁月长河

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

精神激励下

党员带头,群众参与

一任接着一任干

一代接着一代干

浸满先辈热血的这片土地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曾经只有13家人的小村庄

如今有了66户人家

在保留会址原貌的茅草屋周边

就是一栋栋灰顶白墙的小洋楼

宽阔整洁的进村道路两旁

绿树成荫、鲜花掩映

孩子们在明亮的教室里成长学习

先辈们曾经的美好愿景

已变为现实

理想之光不灭

信仰之光不灭

今天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查尼皮

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传承这一珍贵的红色文化

这片由革命先烈铸就的红色阵地

在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中

变成了“美丽村庄”

续写着查尼皮“红色地标”新的辉煌

文山

西畴东升村

地标档案

姓名

西畴东升村

精神气质

党的领导、不懈奋斗、开拓创新

坐标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兴街镇

西畴

一个被毛主席批示过的地方

1952年,为解决劳动力和生产资源不匹配的问题,西畴人民掀起了一场慷慨激昂的办社热潮。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抓典型树标兵,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开展比学赶超帮,促进粮食生产,东升农业初级生产合作社成为了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典型。

吕德仁 摄

1955年

毛主席对东升合作社

“由乱到治的经验材料”作出光辉批示

并收录于《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

1958年

东升村获国务院批准建设

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

毛主席的批示

激励着世世代代的西畴各族人民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西畴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

与石漠抗争,向贫困宣战

创造出“西畴精神”

吕德仁 摄

在“西畴精神”的引领下

西畴人民在石漠化地区

闯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成为展示地方红色文化

和绿色发展的窗口

西畴县成功获批

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

吕德仁 摄

今天

“西畴精神”正成为

西畴人民坚持党的领导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成功密码

全县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征的

红色旅游品牌

岩头村、摸石谷等大批红色新地标

正崛地而起

西畴东升将成为一个

集现代农业、全域旅游、文旅融合

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普洱

民族团结誓词碑

地标档案

姓名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

精神气质

一心一德 团结到底

坐标

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县城西北侧的普洱民族团结园内

1950年

普洱专区的35名少数民族代表

及8名随行人员

共计43人

跋涉数月前往首都北京

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国庆观礼

一路上的见闻

深深激励了大家

1951年

3000多名各族人民

在宁洱剽牛盟誓、刻石为记

用盛大庄重的仪式

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

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热爱

宁洱县委宣传部 供图

至此

一座象征着各族人民

团结一心的历史丰碑

矗立起来了

民族团结誓词碑也被誉为

“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历经70余年风雨

民族团结誓词碑字迹仍然清晰可辨

誓言铿锵有力

宁洱县委宣传部 供图

作为普洱市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

以民族团结誓词碑为核心区建设的

普洱民族团结园被评为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同时还被命名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

近年来

普洱市又建成了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馆

进一步丰富了展陈内容和形式

提升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功能

图源:“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

斗转星移,山河巨变

不变的是普洱各族群众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意志

镌刻在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的誓言

不断激励着普洱各族儿女

永葆初心、勇担使命

奋勇前进

西双版纳

曼团联席会议纪念碑

地标档案

姓名

曼团联席会议纪念碑

精神气质

身在边疆、心向中央

坐标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曼累讷村委会曼团村小组

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景洪市勐罕镇的曼团村

不仅是一个民族风情浓郁的傣族村寨

也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红色村”

宽阔的入村水泥路两旁

傣族风格的楼房排列整齐

五颜六色的鲜花争奇斗艳

在村子深处

矗立着庄严肃穆的

曼团联席会议纪念碑

陈宏 摄

1950年

在这里召开的围绕渡澜沧江作战

进行具体部署安排的联席会议

成为影响西双版纳解放进程的重大事件

在曼团联席会议中

被誉为西双版纳人民心中

永远的“老州长”——召存信

邀约20余名各族代表

请求野战大军过江歼敌的故事

成为西双版纳民族团结进步的“经典记忆”

景洪市勐罕镇政府供图

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珍贵图片档案

还原了西双版纳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关怀下

解放边疆、建设边疆、发展边疆的

生动历程和感人细节

展现了各族人民

“身在边疆、心向中央”的爱国情怀

吸引着一批批党员、群众、游客

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

在景洪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中

曼团村民小组

围绕曼团联席会议纪念碑

打造红色主题旅游区

以“红色+民俗”“红色+生态”

“红色+美丽乡村”等模式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体验

休闲观光、民俗餐饮等产业

进一步拓展延伸红色文化乡村产业链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努力实现强村富民

如今

在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

曼团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寨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群众幸福指数和满意度全面提升

不久的将来

这里将成为人们了解

中国共产党西双版纳历史

接受革命教育的

集红色旅游、红色文创

文化体验、休闲观光、民俗餐饮

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大理

周保中将军纪念馆

地标档案

姓名

周保中将军纪念馆

精神气质

缅怀民族英雄,厚植家国情怀

坐标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湾桥村

走进周保中将军纪念馆

最引人注目的是周保中将军的铜像

其伟岸挺拔的身姿和坚定的眼神

将白族汉子的坚韧和睿智彰显得淋漓尽致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

铜像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大理市委宣传部 供图

2019年

周保中将军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21年1至6月

纪念馆共接待638个单位2.4万人次

进行讲解500多场

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大理市委宣传部 供图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

大理州深入挖掘课外思政课

教育教学资源“富矿”

确定了周保中将军纪念馆等10条精品线路

倾力打造课内课外相贯、教学实践相衔接

的“行走的思政课”

让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

成为学生喜欢的“热门金课”

其中

周保中将军纪念馆

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

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引领作用

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

开展现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专题讲座

从思想上加强

对红色文化与民族团结的深度理解

并将基地活动项目推广到学校教育计划

使基地成为师生直接触摸历史的大课堂

图源:“大理市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

精神因传承而不朽

周保中将军纪念馆将

继续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通过充分弘扬周保中将军的光辉故事

引导大家传承好红色基因

牢记初心使命

接好时代的“接力棒”

德宏

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

地标档案

姓名

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

气质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团结力量

坐标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畹町镇花桥路22号

瑞丽畹町

一座英雄的小城

1938年滇缅公路的修通

使这里成为运输国际援华物资

重要陆路通道的起点

也成为3000多位南洋华侨机工

回国抗日英雄史诗的重要起点

为纪念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的

赤子功勋和爱国情怀

2015年

畹町筹建了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

德宏州委宣传部 供图

这是全国首个以纪念南洋华侨机工

回国抗战为主题的纪念公园

见证着南侨机工崇高的伟大爱国情怀

敢于担当的勇毅气概

激励着人们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警示未来、发奋图强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德宏州委宣传部 供图

公园内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

以当年南洋华侨机工战斗过的

滇缅公路“抗战生命线”为主线

珍藏陈列有相关文物、史料500余件

机工历史照片1200余张

大型油画2幅,设置情景再现5处

文字介绍2万余字

生动展示了南洋华侨机工

回国抗战的悲壮历史

德宏州委宣传部 供图

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团结力量

自2017年开馆至今

接待机工文化爱好者、研究者

机工后人、专家学者及各类观众近37万余名

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重要平台

凝聚起了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的磅礴力量

丽江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地标档案

姓名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精神气质

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

坐标

丽江市华坪县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每个周一的早晨

红色经典歌曲《红梅赞》

准时在滇西北大山深处的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操场上唱响

清脆嘹亮的歌声响彻整个校园

传递着昂扬奋发的精气神

李良华 摄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以下简称“华坪女高”)

由“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推动创办

是全国唯一一所

面向贫困山区女孩的全免费公办高中

这所学校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了

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

华坪女高对所有学生

免收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

并免费提供棉被等生活用品

自建校以来

连续十二年高考综合上线率

一直保持100%

排名丽江市前列

华坪女高已成为

盛开在云岭大地的“教育之花”

江文耀 摄

10多年来

华坪女高一直坚持树人先树魂

把思想政治建设、理想信念教育

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校之本

形成了

“党建统领教学

革命传统立校

红色文化育人”

的特色教学模式

潜移默化中

让革命精神、爱国情操、红色基因

融入孩子们的血液

代代相传

张洪亮 摄

从机关到学校,从村庄到城市

从高原之地到大山深处

华坪女高就像一束希望之光

照亮了云岭大地

怒江

通甸武装暴动陈列馆

地标档案

姓名

通甸武装暴动陈列馆

精神气质

艰苦奋斗、不怕困难、踔厉奋发

坐标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镇通甸老街通甸村老干部活动中心

70多年前

中共通兰特委领导通甸各族儿女

组成的“民青”“农抗会”成员300余人

携带部分武器

成功组织通甸武装暴动

通甸武装暴动是包括马登、通甸、上兰

三地在内的通兰武装暴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怒江人民解放事业的策源地

罗德胜 摄

2007年初

通甸镇通甸村老干部党支部

为了抢救、发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革命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在通甸村老干部活动中心

新建通甸武装暴动陈列馆

重建通甸武装暴动胜利纪念碑

于2009年5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

今天

通甸武装暴动陈列馆成为了兰坪县

乃至怒江州重要的

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打卡点

与重要的红色地标

走进通甸武装暴动陈列馆

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支支老旧的竹箭

一把把生锈的钢枪

仿佛在诉说着革命英雄们的光荣岁月

“通甸武装暴动”陈列馆文物 图源:兰坪县融媒体中心

如今

千百年来压在怒江各族群众头上的

贫困大山被彻底挖掉

今天的怒江

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在绿水青山间

一栋栋高楼矗立在怒江两岸

进入新时代

怒江各族人民传承红色基因

艰苦奋斗

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与全国人民一道

迈上全面小康新征程

迪庆

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

地标档案

姓名

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

精神气质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长征精神

坐标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独克宗古城月光广场旁

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

是收藏、研究、陈列和展示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经过迪庆爬雪山过草地

以及迪庆地下党和迪庆解放初期的

民主革命史和文物的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

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

每一支当年红军进迪庆时

使用过的船只、枪炮

以及马灯、药箱、粮袋、水壶等生活用品

都是红色火种深埋在迪庆的见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

迪庆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融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脱贫攻坚感恩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

以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为代表的

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长期免费开放

为全州干部群众、青少年和

各地游客提供讲解服务

为拉近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

博物馆先后引进

英语、藏语、汉语专业的讲解员

实现多语种讲解服务

为各族群众和国内外游客提供参观便利

80多年来

迪庆人民没有忘记

那段不平凡的红色历史

今天的雪域高原

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伟大目标奋勇前行

临沧

沧源县班洪乡

地标档案

姓名

班洪乡

精神特质

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坐标

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西部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

一首脍炙人口的《阿佤人民唱新歌》

从云南边疆佤山传唱至大江南北

临沧市委宣传部 供图

2021年8月19日

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

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纸短情长

一来一往的书信

把边疆人民与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

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千年贫困已成为历史

阿佤山的变化翻天覆地

班洪乡作为习近平总书记

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

重要回信的接收地

是震惊中外的“班洪抗英”爱国壮举

和闻名全国的“班洪四大嫂”

先进事迹的发生地

也是临沧各族儿女担当

守护神圣国土使命的最前沿

临沧市委宣传部 供图

收到回信后

班洪乡始终牢记总书记

重要回信的殷殷嘱托

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积极打造“三好”示范创建班洪样板

临沧市委宣传部 供图

如今的班洪

到处是洁净美丽的村庄

到处是群众大干产业的身影

处处是加速建设美丽家乡的生动场面

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迈上致富路

班洪

正阔步走向

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的

乡村振兴康庄大道

夏方海 摄

从传承“聂耳精神”的

昆明聂耳故居纪念馆

到弘扬“长征精神”的

昭通扎西会议会址

从创造出“西畴精神”的

文山西畴东升村

到象征着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

一座座红色地标

带领我们重温革命历史

缅怀革命先烈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

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云南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很多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要把这些故事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检视初心、滋养初心,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近年来,云南各地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产品,一批优秀线路受到游客欢迎。2021年6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60条红色旅游线路,以云南全省的红色旅游景点、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革命类纪念馆(陈列)馆、重要机构旧址等资源点为基础,串联起云南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带领游客深入体会独具云南特色的红色基因。

时代各有不同

青春一脉相承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我们也会把先烈们留下的

宝贵精神财富

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从红色记忆中

汲取前进的动力

为助力保护生态环境及云南亚洲象栖息地,省委网信办联合省政府新闻办、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体育局、团省委、省森林消防总队共同组织开展“‘象’往云南 为爱捐步”大型网络公益活动。

快!戳下图👇参与“‘象’往云南 为爱捐步”大型网络公益活动,一起保护亚洲象!

▼识别图中二维码,云团团粉丝群你值得拥有▼

编 辑丨鱼 跃

校 对丨初 二

编 委丨茗

来 源丨云南共青团综合整理自云南发布

投稿邮箱丨youthyn@yeah.net

󦘖

添加微信

AZDX128(广告招租联系我)

添加微信
上一篇:2022入户深圳都有哪些方法呢?怎么选呢? 下一篇:印第安纹怎么去除效果最好呢?什么方法见效快呢?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广告位 招租 联系QQ:517136954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