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租QQ:517136954
产品系列
联系我们
QQ:517136954
微信:LL1230505
搜索
«    2024年5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祁山究竟在哪儿呢?为什么诸葛亮如此重视这个地方呢?

作者:zxn123 | 发布于:2022年10月19日 | 浏览:314 次

󦘖

添加微信

AZDX128(广告招租联系我)

添加微信

在汉末三国这段历史上,刘备的西蜀国建立以后,贵为丞相的诸葛亮曾经亲自带兵六次北伐,六出祁山,为夹缝中生存的西蜀国、为恢复汉室,统一全国,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么,这个祁山究竟在哪儿呢?诸葛亮为何这么重视这个地方呢?

一,祁山的地理、战略位置

原来,祁山位于甘肃礼县城东,西汉水北侧,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山脉呈东西走向,绵延约有50多里。

祁山山势高耸,景色秀丽,山峰对峙,自古就被誉为“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因祁山地势险要,扼蜀陇之咽喉;势控攻守之要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而成为三国时魏、蜀两国反复争夺之地。

祁山海拔237米,是礼县境内最高峰。阊江河水从西面绕城而过,宛若一条银色的玉带。它的下游几里地,有一个地方,崖石对峙,流急滩险,名叫“阊门”。

二,诸葛亮六次北伐

展开全文

从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到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六出祁山。

第一次

蜀汉后主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三月,诸葛亮于成都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表明自己光复汉室的决心。次年(公元228年)四月,诸葛亮亲率主力第一次北伐中原,也就是《三国演义》里说的一出祁山。第一次北伐的战果是陇右的天水等三郡归蜀。

但是由于先锋马谡不遵将令,刚愎自用,擅自将大军屯扎在山顶,司马懿大军围困,马谡丢失街亭,情势急转直下,致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无果而终。

第二次

同年冬,诸葛亮率大军二次北伐,出散关(宝鸡西南),围陈仓(宝鸡市东),后因粮草不济而无奈退兵。

第三次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他派大将陈式占领了魏之武都(今成县)、阴平(今文县)二郡,诸葛亮本人亲率大军到达建威城(今西和县城附近,距祁山仅20公里)。

第四次

建兴八年(公元230年),诸葛亮第四次带领大军北伐。他派魏延西入羌中(今天水、陇南一带),郭淮截阻魏延于祁山一带,被魏延击败。

第五次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第五次北伐,以木牛运输粮草,再出祁山,六月破上邽(今天水市麦积区)。由于李严假传退兵旨令,诸葛亮在退保祁山途中射杀张郃于木门道(今礼县罗家堡附近)。

第六次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从汉中乐城(今城固县北)出发,第六次北伐,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北伐。杀出斜谷口,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东南),始以流马运送粮草,八月,由于积劳成疾,诸葛亮病逝于军中。

三,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解读

在这六次战役中,诸葛亮直接出祁山两次,间接出祁山二次(一次是到了祁山南的建威,也就是现在的西和。一次是魏延与郭淮战于祁山一带),还有两次未经祁山,总称“六出”,是泛指其西线北伐的整体战略行动。

因为第六次北伐其实是半途而废,故此,人们一般经常说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其实,诸葛亮北伐行动一共是六次。

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单纯从军事上说,就是冒傻气。他明知道蜀国兵力薄弱,根本就不是曹魏的对手,但还是做着劳而无功的事。”

说实话,用这话判断当时的西蜀、曹魏形势,并没有错。诸葛亮做的那些努力,后来也的确证明,不但耗费了西蜀大量人力(牺牲)、物力(物资消耗)、财力(金钱损耗),也直接导致了后来西蜀国国力越来越空虚的现象。

其实,这也难怪诸葛亮。西蜀国当时的现状,就是那样。无论从经济上、政治上、人才上,别说疆域广大的北方曹魏,西蜀难以匹敌,就连富庶的江东孙权,西蜀都比不上。先天不足,只能从后天来补,或许这就是诸葛亮之所以殚精竭虑北伐中原的目的和想法。因为西蜀不管再怎么发展,怎么休养生息,恐怕也只能是弱势一方,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以求转机。因为什么?你修养生息,发展生产,人家曹操也在修养生息,发展生产。你以为你修养生息,就可以超过北方的曹魏吗?绝对不可能。另外,诸葛亮当时或许认为自己已经时日无多,在仅剩的时日内,想做尽量多的工作,以报答先主刘备的知遇之恩。

这或许就是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非要勉强为之”的原因和想法。

四,诸葛亮六出祁山的重大历史、现实意义

上面我们说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无异于以卵击石。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考虑,一个人、一个集团、一个国家,假如什么事都用“利益”和“可能”这两把尺子来衡量,那无疑是渺小的,在现实中也是什么都做不成的。

1,诸葛亮明知不敌,仍然执意北伐的行动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事迹,早已为我国人民所称道;他为蜀汉统一事业表现出的百折不挠、鞠躬尽瘁的精神,也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部分。

因此,“六出祁山”的故事,既是诸葛亮晚年西线北伐战略行动的代称,也成为一个集团为理想、信念执着追求奋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与意志的象征。

六出祁山,与其说是六次军事行动,倒不如说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

我个人认为,尽管诸葛亮率领大军六出祁山,收效甚微,但我们绝不应该以他的实际战果来评价他的英勇行动。这种明知不敌,也要亮剑的精神,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尽管多灾多难,但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生生不息的原因。

何况,自古就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英雄。军事行动也同样如此。从这个意义来说,六出祁山的军事行动,整体上说是不成功的,但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努力,却是不容抹杀的。诸葛亮本人,也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忠心耿耿的智者化身,因而受到后世广大人民群众的敬仰和爱戴,也就不足为奇了。

故此,诸葛亮六次北伐,已不仅仅是几次战役所承载的军事行动,已演变、升华为一种弱者敢于主动撼动强者的强大精神力量。

2,孙中山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毅力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当时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但辛亥革命却意外地成功了。这就是当初孙中山先生屡战屡败、屡败仍然还要继续屡战的原因。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它更多的是反映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假如孙先生当时没有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毅力,辛亥革命不可能成功,中华民国也不可能建立。

3,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的成功实践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时候,全国只有53名党员。1927年,已经发展到57900多名党员。就在这一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到处搜捕共产党员。在全国一片白色恐怖的情况下,毛泽东适时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战略思想,就犹如茫茫夜色中点亮了一盏明亮的指路明灯,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也鼓舞和教育了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以非常微薄的力量,越战越强,以小米加步枪这样低劣的装备,全靠团结奋斗的一腔热血,强大的信仰力量,经过无法言说和形容的艰难困苦,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开创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土壤上也可以生长出灿烂夺目之幸福之花的道路。

实践证明,诸葛亮恢复汉室的努力的确是失败了,但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卵击石”的精神,旺盛的斗志,以及他失败的经验、教训,却是我们珍贵的精神财富,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后人迎着千难万险,努力向前。这或许才是“六出祁山”最深刻的内涵所在。

󦘖

添加微信

AZDX128(广告招租联系我)

添加微信
上一篇:为何有的古井里面会有鳖呢?它们怎样生存的呢?科学怎么解释呢? 下一篇:术后我一脸懵地问“我胳膊呢”,医生举起来说“这呢这呢”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

必填

广告位 招租 联系QQ:517136954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